新华财经上海9月3日电(记者杨溢仁)步入9月短线炒股配资,随着资金面的趋松以及机构赎回情绪的降温,信用债市场跌势暂止。
分析人士认为,尽管信用债的本轮调整接近尾声,但拉长时间维度考虑,中期内尚存诸多扰动因素,因此各机构在布局买券的同时,仍不可放松防御。
调整压力释放
可以看到,近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大于利率债,信用利差全线走扩,中长久期品种表现弱于短久期,低评级表现弱于中高评级。
公开数据显示,8月中旬以来,信用债成交情绪明显偏弱,滚动5日TKN成交占比持续处于70%以下。结合一、二级市场表现看,本轮调整程度还要大于4月下旬。
不可否认,当收益率下行至绝对低位时,对信用债而言,票息对利率上行的抵御能力会明显下降,一旦债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,信用债的缓冲不足,叠加流动性弱于利率债,因此后续回撤易高于利率债,这一点在本轮调整中也助推了信用债的较差表现。
“个人认为,低票息环境下,8月市场的担忧情绪与观点分歧,均成为了利率下行阻力与波动的放大器。”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“8月下半月,全市场成交活跃度急剧下降,利率调整向信用债蔓延,部分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加点变现信用债,广义基金产品负债端的赎回力度较上半月的调整行情明显增强。城投债方面,AA+等级10年期产品收益率上行24BP,信用利差走阔19BP;AA(2)和AA等级5年期产品收益率分别上行29BP、22BP,利差走扩了14BP至21BP。”
记者也观察到,截至2024年8月30日,中高评级1年期信用利差已回升至2018年以来24%至33%分位数。
步入9月,身处“信用供给短缺+机构配置压力仍存”的环境中,信用利差显著走阔的难度增大。8月29日至30日,信用债市场逐步企稳,TKN占比回升至73%左右。
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9月2日收盘,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。举例来看,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(AAA)3M期限回落2BP至1.95%,3年期收益率下探3BP至2.12%,5年期收益率下攻4BP至2.23%。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(A)1年期微跌1BP至7.40%。
机构分歧尚存
“本轮信用债调整之所以比利率债调整更深,主要是由赎回压力所致。”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,“但需要正视的是,赎回压力并不是一个原生压力,而仅仅是‘加速器’。目前来看,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面,固收市场所受的原生压力是极为有限的,因此,只要跌势出现二阶放缓,则下跌就已经接近完成。”
记者发现,“本轮债市调整已经基本完成”成为当下业界主流观点。
“一方面,近期银行端和理财端的赎回压力都相对可控,尤其就理财端来看,自2023年以来,便陆续通过降低债券久期、增加存款配比、增加与信托合作等方式降低资产端风险;另一方面,伴随央行连续大额净投放的落地,资金面明显转松,资金情绪也压制了部分市场中的止盈情绪。”浙商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说。
不过,也有部分持审慎态度的机构提醒,9月在布局信用债市场的同时,不能放松防御。
“毕竟,目前银行理财规模呈现出了季末下降的特征,信用债需求会随理财规模增幅放缓而减弱。”华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姜丹指出,“回顾历史,不难发现,2020年至2023年9月,银行理财规模下降了5600亿元至8900亿元。而参考历史发行情况,10月的理财规模回升幅度通常会小于4月和7月。另一方面,伴随着规模增速的放缓,叠加信用利差处于低位,则理财投资决策的重心可能将由追求收益转变为控制回撤。”
布局仍需审慎
综上,回到信用债市场的布局层面,目前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建议,抄底资金可以及时介入。
“在风控允许的范围内,目前各机构可考虑参与城投债。”前述交易员称,“观察调整后信用债各品种的性价比,若与2024年4月29日(4月下旬调整高点)的信用利差进行对比(今年信用利差中枢明显下移,导致其与往年几轮调整不可比),截至2024年8月30日,城投债中高评级1年和3年期信用利差高于4月29日水平6BP至9BP,有一定的性价比,而5年期及以上品种的信用利差仍低于4月29日水平5BP至10BP左右,如果后续市场有所波动,那么其调整幅度可能也相对较大。因此,目前更建议信用债投资以中短久期防御型品种为主。”
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,未来择券仍应关注金融监管及机构行为后续演绎带来的影响。信用债方面需要关注资金面变化、监管公开表态以及理财和基金的规模及投资者行为。鉴于9月信用债市场可能以震荡格局为主,在该前提下,目前建议负债端稳定的配置型机构逢高买入;交易性机构应缩短久期,在维护流动性的基础上择机选择被抛售的中短期限资产介入。
至于信用债的品种方面短线炒股配资,中短期城投债供需关系依旧良好,可作为底仓布局;长久期非金融类信用债依然是信用债市场相对压力较大的品种,主要在于其流动性偏弱、抗跌性较差、折价成交易引发负反馈等,因此建议交易性投资者顺势而为,短期内降低对该品种的参与幅度,待跨季收益率趋势明朗后再择机介入。对于保险等负债端稳定的配置型机构来说,目前绝对收益率水平已具备配置价值,可以逢高买入。